谭学才老师简况

2025年03月03日 16:40

作者: 来源: 访问量:11932

联系方式:E-mail:tanxc118@163.com;QQ:234710490;  

个人简介:谭学才,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与技术广西一流学科带头人、应用化学广西重点学科带头人、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硕士学位点应用化学方向负责人。广西先进工作者。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及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广西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广西高等教育学会化学化工专业委会常务理事、广西本科高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及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已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开放基金项目、2项广西教育厅人才专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3项、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在Analytical Chemistry、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Talanta、Analytica Chimica Acta、Analyst、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5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广西地方标准1项,获广西智库成果1项。

研究领域:

电分析化学、纳米分析化学、光电化学生物传感、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

历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教育厅)科研成果奖与荣誉情况:

1.化学修饰多重复合变性淀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2016年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F-2-001-04,排名第四)。

2.基于纳米及分子印迹材料的化学生物传感和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2019年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9-Z-3-003-R01,排名第一)。

3.微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2010年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0-Z-3-003-02,排名第二)。

4.松香基分离材料的创制及其应用原理和技术,2021年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21Z3-07-R03,排名第三)。

5.纳米材料原位生长的热力学/动力学及规定热力学函数的形貌结构尺寸效应,2016年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6-Z-3-004-04,排名第四)。

近五年作为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1. 超灵敏电化学/比色双模式新型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地贫基因传感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64004),33万元。

2. 以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和纳米材料增敏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65004),50万元。

3. 以功能化枞酸型树脂酸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膜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65001),28万元。

4. 保健食品中西地那非类违禁添加物多靶标高通量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18126048),50万。

5. 以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和纳米增敏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新方法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3GXNSFDA019006),30万元。

近五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1. Yu-Yi Zhou, Guan-Feng Li, Rong-Xian Ma, Yu Lin, Jia-Wen Wu, Ye-Yu Wu, Jun Yan, Shao-Gang Liu, Xue-Cai Tan*, Ke-Jing Huang*. Smart Target-Initiated Catalytic DNA Junction Circuit Amplification Strategy for the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of MicroRNA [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3, 95: 14052-14060.

2. Zi-Long Ma, Jia-Jie Chen, Xu-Fei Sun, Yi Xie, Hu Luo*, Ke-Jing Huang*, Xuecai Tan*, Yan-Lai Tang*. Target-Triggered Multiple-Polarity-Switchable Multiplexed Photoelectrochemical Platform[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4, 96: 14918−14925.

3. Danyao Tang, Jinyue Shi, Yeyu Wu, Hu Luo, Jun Yan, Ke-Jing Huang*, Xuecai Tan*. Flexible Self-Powered Sensing System Based on Novel DNA Circuit Strategy and Graphdiyne for Thalassemia Gene by Rapid Naked-Eye Tracking and Open-Circuit Voltage[J].Analytical Chemistry, 2023, 95: 16374-16382.

4. Yanni Luo, Caiying Li, Fanggui Ye, Jianniao Tian, Xuecai Tan*, Shengqiang Hu, Shulin Zhao*. A Macrophage Membrane-Coated Cu−WO3−x-Hydro820 Nanoreactor for Treatment and Photoacoustic/Fluorescence Dual-Mode Imaging of Inflamed Liver Tissue[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4, 96: 6483-6492.

5. Hang Du, Yu-Yi Zhou, Jia-Wen Wu, Ye-Yu Wu, Jun Yan, Xue-Cai Tan*, De-Fen Feng*, Ke-Jing Huang*. CRISPR/Cas12a trans-cleavage cascading dual-template exponential amplification reaction for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detection of 17β-estradiol in milk[J]. Talanta, 2025, 291:127873.

教学获奖及人才培养

1. 打造“五位五模多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师范生综合实力的研究与实践。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G-Y-2019075,排名第二)。

2. “厚植情怀、五能并举、卓越目标”化学师范专业543培养模式与实践。2023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B-Y-2023057,排名第二)。

3. 指导的本科生学位论文11人次获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奖,其中一等奖9人(2002、2007、2009、2010、2013、2014、2015、2018、2023年),二等奖2人(2008、2011年).

4. 指导的硕士研究生2人获得自治区优秀学位论文(2011年度,证书号:YLD20110024;2012年度, 证书号:YLD20120010).

5. 指导的硕士生分别考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电话:0771-3267019 研招办:0771-3267017
邮箱:hgxy@gxmzu.edu.cn
地址: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88号
邮编:530006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