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学才教授课题组在基于3D石墨烯/纳米金协同增敏电致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测定溶菌酶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8年04月08日 19:16

作者: 来源: 访问量:481

近日,我院谭学才教授课题组在基于石墨烯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测定溶菌酶研究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以“Ru(bpy)32+-Silica@Poly- L -lysine-Au as labels for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ysozyme aptasensor based on 3D graphene”为题发表在2018年1月31日在线出版的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2018, 106:50-56,https://doi.org/10.1016/j.bios.2018.01.059)。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是国际工程科技、生物传感器及电化学研究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之一,2016-2017年最新SCI期刊影响因子为7.780,中科院JCR分区:工程技术大类1区,小类分析化学、电化学均为1区,Top期刊。该论文的第一、二作者分别是谭学才课题组青年教师杜方凯博士/副教授以及2014级工业分析硕士研究生张慧。

与普通石墨烯相比,3D石墨烯具有丰富的三维多孔和褶皱结构,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更好地促进电子的传递,是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的优良材料。该文将3D石墨烯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并在其表面沉积纳米金,通过适配体将发光体RuSiNP修饰到电极上,获得一个较高的ECL发光信号。利用目标物溶菌酶与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将嵌插有发光体的DNA互补链从电极表面竞争下来,实现ECL信号的淬灭。3D石墨烯/AuNP/RuSiNP敏化结构实现了ECL信号的有效放大,扩宽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以及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同时,适配体的引入提高了检测方法的选择性。通过结合3D石墨烯/AuNP/RuSiNP敏化结构的信号放大作用,所构建的适配体传感器对溶菌酶的检测限达到了0.75 pmol/L。综上所述,该工作合成制备的3D石墨烯纳米材料具有显著增强ECL信号作用,不仅拓展了3D石墨烯在超灵敏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也开启了ECL生物传感器发展的新方向。

该研究是与华中农业大学韩鹤友教授通力合作完成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365004)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GXNSFDA019006)的资助。

电话:0771-3267019 研招办:0771-3267017
邮箱:hgxy@gxmzu.edu.cn
地址: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88号
邮编:530006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